24岁,在生与死之间,他选择冲锋在前,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。
31岁,在小家与国家之间,他选择服从大局,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。半个多世纪,无论顺境逆境,他选择淡然处之,将英雄过往尘封在沧桑的记忆。
95岁高龄,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华诞之时,他又一次挺直脊梁,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崇高军礼。
他,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兵张富清。
张富清老人患了眼疾,需要植入人工晶体,进口的材料得好几万元,他是离休干部可以全额报销。但得知同病房的农民用国产的只需3000多元,他坚决要求改用国产。在生活待遇上,贫困群众、农民兄弟是他的参照。对待事业,他却一贯高标准要求自己,对家人他也要求严苛,连几瓶降压药都锁起来,确保“专药专用”。在老英雄张富清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秉公权、不谋私利的赤子情怀,克己奉公、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。“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,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。”正是有了张富清这样的英雄,不改初心和本色、无私奉献、默默付出,才使我们的事业得以爬坡过坎、代代相传,不断开辟新境界;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,像螺丝钉样紧紧“拧”在各自的岗位上,克己奉公、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才成为社会的精气神。今天,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面临很多国际国内的现实困难和风险挑战,依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榜样,发扬奉献精神,自觉为人民服务、为人民造福。
学习榜样,就应反复对照,自己理想信念是否坚定,精神上缺不缺“钙”,看看自己有没有当好群众的贴心人、发展的带头人,问问自己有没有坚守共产党人的本色,经得起考验。思想上要真触动、行动上要真落实,对不良风气说不,与弄权贪腐绝缘,多做雪中送炭的暖心事,多下啃硬骨头的苦功夫,把脚印留在改革发展实践中,把口碑立在老百姓的心田里。
发扬奉献精神不是空洞口号,要始终怀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,坚持做到干一行、爱一行,不论在哪里、在哪个岗位上,始终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,才能在拼搏中推动事业发展,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,创造出经得起实践、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。